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经营思考企业不“明”不“鸣”:建筑陶瓷的失“名”
 

企业不“明”不“鸣”:建筑陶瓷的失“名”

   日期:2007年8月15日        整理:佛山陶瓷网

【 www.FsTaoci.Com 】今年可谓是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的多事之秋:集体提价、取消水煤气项目、《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出台、声讨百安居事件、出口退税率的下降……最近,“中国名牌”和建筑陶瓷宣布正式分手,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引发陶瓷业界的一场大地震。

震后之余,我们除了救伤治病清理废墟外,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是什么动了建筑陶瓷的“中国品牌”这块奶酪?

谁关心其中的清白无辜受害者?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害群之马?谁又想出了应对的万全之计?“中国名牌”和建筑陶瓷的分道扬镳,谁在坐收渔利?“中国名牌”事件击中了企业,能保证没有击中政府吗?

读了焦点装修家居网全文转载《瞭望东方周刊》署名童方的原文《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选造假悬疑》,本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被点名的陶瓷企业外,还有数据的审阅确认、资格评定者,也就是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那些手握大权者的“疏忽”,难道不是“玩忽职守”的渎职表现吗?倘若政府的关卡把得严和准,哪会有“漏网之鱼”,并且不止一条。

因此,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的“中国品牌“事件绝不只是某个人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绝不只是某些不够“乖”的企业的问题,更多的是协会组织“调教”不够、政府监控不力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的不“明”和政府的不“鸣”导致了名牌不“名”,而不应归咎于“内部人”的举报或者产区间、企业间内讧式的互相拆台等等。

让建筑陶瓷行业既爱又恨的“中国名牌”

陶瓷企业的不“明”是被“中国名牌”抛弃的主要原因。总是靠所谓的甜言蜜语来讨欢心,“中国名牌”肯定觉得跟这个伴侣过日子不踏实,分手是迟早的事情。申报“中国名牌”的陶瓷企业里至少有一部分是靠虚报数据夸大实力而摘“中国名牌”这个果实的,可惜已摘到的要归还回去,尚没有摘到手的却在半空重重地摔了。

记得行业内一老前辈曾说过“诚信是世界难题”,此言为真理啊!我们中国人撒谎以人数最多比例最大而水平最低出名,偷吃不会抹嘴,讲的大话大多是小学生式的幼稚水平,而也可能是受上世纪“超英赶美”“、“大放卫星”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对数据资料案例等等的浮夸处理离谱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譬如《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选造假悬疑》一文引用“内部人”的“其四,资产回报率问题。以4.8亿的资产生产将近23亿的产值,资产回报率接近5倍,如此高的回报率,但纳税却只有区区755万元,赋税率为0.33%,极其不合理。”倘若情况属实,那么当事企业和负责把关的政府官员的做法岂不是贻笑大方?!

本文分页: [ 1 ]   [ 2 ] 

【链接】 重磅 ,陶瓷装修网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全部"经营思考"文章
上一条:> 2007年1-10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情况
下一条:> 深圳全面叫停二手房贷款 商品房价涨幅达14.3%
        >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 科达陶瓷   金丝玉玛瓷砖   鼎立瓷砖   瓷砖开裂   永陶机电   豪山陶瓷  
佛山陶瓷网   收藏到收藏夹 设为首页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