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经济 ◆ 各地竞逐虚假招商:17万可买100万美元外资 | |||
各地竞逐虚假招商:17万可买100万美元外资 |
|||
日期:2013年8月29日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整理:佛山瓷砖网 |
|||
基于政绩考核“买外资”的钱,当然只能政府出,但为掩人耳目,该市做法是,先将财政资金转入各县(区)乡(镇)自办的“国企”,再由“国企”以隐蔽科目向“外资中介”支付。县(区)财政勉强能够承担得起这些“中介费”,一些财力较差的乡镇只能向县财政借钱“买外资”。 “买外资”也令一些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去年该市乡镇一级普遍是1000万~2000万美元的到账外资任务,今年仍被要求有5%左右的增幅。该市一些山区乡镇一年的可用财力还不到300万元,仅“买外资”一项就够呛。 前述该省地方官员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情况,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买外资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 “外资买卖”遍地开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籍企业家也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买外资”产业链的一些内幕。该企业家原是内地籍,从事外贸行业20余年,所投资的产业分布多地,熟知相关细节。 这位企业家表示,各地政府对外的招商引资压力巨大,为了完成任务,几乎不择手段,于是,相应的“市场服务”应运而生,一些机构专门提供外资注册,向地方政府收取费用。近些年来,地方政府“买外资”的综合成本水涨船高,从当年的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4万~6万元人民币,到如今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40万元人民币。 据他了解,很多地方都在这样做,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都有。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中介机构也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边缘性金融机构,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完成虚假注资、周转。 浙江某县级市此前的一份政协提案,也表现出当地对外资问题的痛苦心态。该提案指出,对官员的外资考核,迫使当地靠工业土地出让搭配“外资”任务,并作为土地摘牌的前置条件。 提案称,该市乡镇及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基本上形成这样的规矩:每亩土地搭配10万~20万美元外资。所以市内企业要买土地须先去境外注册公司,然后通过地下钱庄将境内人民币换成境外外币打进来,算是外资引进,可谓“劳民伤财”。据估计该市这样的“假外资”占一半以上,相信全国各地情况也差不多。 该提案还提及,当地外经贸局及乡镇或开发区按每百万美元引进给予企业4万~6万元奖励作为补偿。企业苦不堪言:通过地下钱庄换外汇带来风险和损失,境外注册公司带来费用和麻烦,成立合资企业规模做大以后想上市产生障碍,而企业外资要退出又带来诸多麻烦。该提案最后建议各级政府取消对下级部门外资引进指标考核。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上一条:> 建筑陶瓷总产量增长 行业步入过渡期 下一条:> 叙利亚局势骤紧再掀全球市场避险潮 > 中远航运看好特种运输市场 |
|
![]() |
收藏到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