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 ◆ 新闻资讯 ◆ 知识之窗 ◆ 大埔--一个可爱而鲜为人知的陶瓷产区 | |||
大埔--一个可爱而鲜为人知的陶瓷产区 |
|||
日期:2008年11月10日 整理:佛山瓷砖网 |
|||
千条龙窑,撼人心魄 龙窑在中国陶瓷生产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傍山建筑,形似长龙,以柴为燃料龙窑曾经长期是我国陶瓷烧成的主要设备,但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燃料的变迁,几十年前龙窑就逐渐消失了。目前石湾仅有3条龙窑,主要价值恐怕还是保留性项目,供人们参观纪念。江西景德镇近几年专门在古窑博物馆建了一座小型龙窑,以供参观,其他地方的龙窑难觅踪影。石湾著名龙窑南风古灶成了石湾人的骄傲,石湾陶瓷的象征,在陶瓷行业也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有人说龙窑是陶瓷行业的活化石和大熊猫,而记者在大埔县惊讶地发现:这里还有不少龙窑仍在生产陶瓷。据了解,大埔县至今还有几十条龙窑在生产陶瓷,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大埔县居然有1000多条龙窑在生产陶瓷,这个数字是当时大埔县政府负责工业的同志告诉我的,应当是准确可靠的。当时主要分布在大埔的高陂镇、桃源镇、光德镇及洲瑞镇。记者还在大埔发现了比较完整的清代龙窑,窑炉附近有成型作坊、成坯,当地的同志告诉我,这条龙窑2006年还在生产,那年夏季一场台风损坏了龙窑和作坊,窑主拆了这些东西也没用处,所以至今保留比较完好。大埔县至今残缺不全的龙窑还比较多,记者亲眼看到的也有不少,这些窑炉就建在高岭土矿旁边,附近又有不少茅柴,真正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记者还看到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的多是生产粗瓷,但大埔现在也在以梭式窑为主,生产各种精美的细瓷。 我国古代乃至近代都用水夯作为陶瓷原料加工设备,即利用水流的自然力量,用木头制成锤耙,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将矿石打碎乃至成瓷泥,这种生产方式和景象至今还有,但一般比较分散零星,而大埔陶瓷工业园的一家原料加工厂至少还集中了几十个“水夯”在大规模生产,但他们现在用的是电力,而不是水力。 现在不仅中国的陶瓷产区很多,瓷都也不少,如果按工艺流程来评选瓷都的话,大埔应该可以评为龙窑瓷都。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大埔生产陶瓷自宋代开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生产陶瓷的重心原本在北方,自宋代开始北方战乱频繁,大量百姓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客居他乡,是为客家人。大埔以客家人为主,制瓷技术当为客家人带来,这些人一经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大埔遂成陶瓷产地,素有“陶瓷之乡”甚至“南国瓷都”的美称。 【链接】 大埔 ,龙窑 ,大埔县 ,青花瓷 ,高岭土 ,景德镇 ,陶瓷产区 ,陶瓷文化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上一条:> 外商下单谨慎 外欧美客商购买力下降、订单萎缩 下一条:> 冬天里的破茧化蝶 访赛德斯邦陈毅敏董事长 > 法恩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岳荣 严冬过后是暖春 |
|
![]() |
收藏到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