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 ◆ 新闻资讯 ◆ 经营思考 ◆ 论析,中国企业成长的必经之道 | |||
论析,中国企业成长的必经之道 |
|||
日期:2007年9月20日 整理:佛山瓷砖网 |
|||
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达国家而言,我觉得现阶段就规律意义上谈战略选择时,对标是一种最有效的战略选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哪怕提出全面模仿西方优秀公司,都可能比目前我们标榜的那些“中国特色”更有价值,道理很简单,wto已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了,当游戏规则是人家的时候,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 在未来的国际市场,对标战略将至少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惟一的出路。当当对标亚马逊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图书超市,联想对标hp成功并购ibm,中海油对标挪威石油越战越勇,奇瑞对标现代成功地挑战国际巨头,老板对标西门子已阶段性成就老板电器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相反,很多品牌在国际化上追求“中国特色”,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标战略,就是先向已经成功的企业学习,看看人家成功的道路上都有哪些是反映了现实的规律,哪些是仍然起作用的,哪些可能是不再起作用的,哪些是其短处,哪些是其长处,哪些地方该学,哪些地方不可学?……等等。就此而言,绝大多数战略创新,其实很大程度是向别人学习的结果,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的结果。正如石章强在《对标》一书所说的一样,模仿或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真正搞懂别人之后,模仿其实比创新更难,所以,大部分优秀企业在研究了标杆企业的做法之后,大多不是模仿,而是创新。因为与其我去一步一步学你,不如我自己照道理做。 只有那些不在规律意义上的模仿,比如技术模仿,比如战术模仿,比如手段模仿才是低成本的,但这种模仿是比较低层次的模仿,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标,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一时的优势或缩小一时的差距。优秀的公司不会总在这种层次上学习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标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跳跃的阶段,当年日本、韩国都曾经这样走过,只是中国更“立体化”一些,从最高水平的(学把握规律)到最低水平的(学外在形式)都有。 当然,对标者,也不乏有失败者。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对标的战略导向作用和战术方法作用。关键不在于对标本身,而在于对标者只对到了形,没有对到神,对标到了术,没有对标到道,或者说没有对标到关键因素。 成功在于模仿别人,失败也在于被别人模仿。只有在规律意义上的对标,学习对方对待消费者、学习对方如何通过内在变革塑造竞争优势。这种层次和境界的对标最后会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甚至反过来超过老师,就像今天的三星超过了当年的标杆索尼一样。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上一条:> 连锁企业经营怎样取得成功8点 下一条:> 深圳城市建筑公司执行董事崔巍 > 元洲装饰公司董事长李泰岩 |
|
![]() |
收藏到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