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经济 ◆ 景德镇,一座兴衰起伏的“陶瓷工厂” | |||
景德镇,一座兴衰起伏的“陶瓷工厂” |
|||
日期:2008年12月29日 出处:陶瓷信息 整理:佛山瓷砖网 |
|||
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是三年前从一家国营瓷厂退休的,退休前的四、五年时间里,他也是一个下岗工人。但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下岗的时候,张师傅似乎自己也搞不清楚,一脸茫然和惋惜的表情。随后他咕哝了一句:“好像就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事一样,一切都很平静,但又很突然。” 记者后来从景德镇市经贸委了解到,张师傅的经历正好跨越了一个分水岭:国有企业转制。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陶瓷最辉煌的时候,张师傅享受了那一段福利好、荣誉感又强的国营瓷厂工人待遇,但是1995年开始,景德镇陶瓷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一样,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对市场反映迟钝,未能融合市场需求,开始进入新一轮衰退时期。随后大规模的转制浪潮开始席卷全国国有企业,景德镇陶瓷也面临着股权、资产和利益的再分配。张师傅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到最后,仍然逃脱不了下岗的命运,而像张师傅这样的工人,在景德镇陶瓷行业更是数不胜数。 兴衰之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体制冲突 一个足以令普通工人在多年后仍然引以为豪的时代,一个曾经拥有产销产销两旺的十大瓷厂的景德镇陶瓷,为什么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兴盛走向了后来的衰败?随着记者的采访深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冲突给了我们一个强有力的答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战乱中蛰伏了数十年的景德镇陶瓷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大解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时候刚刚被设为江西省直辖市的景德镇开始将“振兴陶瓷工业”定为发展方向,在国家、省、部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始整合已经支离破碎的民间陶瓷厂,统一规划新一轮的发展方案。从1949年创建建国瓷厂开始的10年内,景德镇先后创建了光明、艺术、红旗、红光、建筑、东风等十大国有瓷厂。景德镇市经贸委副主任罗军告诉记者:“那时候是计划经济,这些瓷厂的先后创建,都是由国家计划好,哪些厂生产什么产品,哪些厂专供出口、哪些厂做内销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且从产品的样式、生产、价格、销售渠道和用途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轻易改变。” 老工人余昭玉告诉记者,计划经济时期,新华瓷厂、景兴瓷厂等工厂被国家计划列为民用瓷厂,它们生产的所有瓷器专门供应给国内的需求,而其它的一些工厂则专门负责出口产品的生产,这样一来,每个厂的赢利能力和机会都被“计划”好了,负责出口的瓷厂因为价格高和市场大,都非常红火,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国民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内销的企业业绩平平甚至亏损。“不过像新华、景兴等一些内销的企业是国家允许亏损的,因为它们的一切都是国家计划好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锅饭’,只要你按照国家计划去生产、按照计划好的供应渠道销售,工资、福利等照样享受,而不是看效益好坏来分配。这些亏损的内销企业将由赢利的出口型企业来填补资金空缺。”余昭玉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上一条:> 景德镇莱特陶瓷点火在即 下一条:> “08之难”是给建筑陶瓷行业的福 > 访道格拉斯陶瓷公司销售总监龚伟 |
|
![]() |
收藏到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