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行业经济中国制造向何处去
 

中国制造向何处去

   日期:2008年4月10日        整理:佛山瓷砖网

【 www.FsTaoci.Com 】目前,全世界70%的玩具产自中国,但是多数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为数不多的加工费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人最愉快的事之一,就是发现左邻右舍后院里做出来的小东西不经意间成为隐形冠军,中国的打火机占了世界产销量的90%,眼镜占全球销量的90%,全世界70%的玩具产自中国,袜子占到全球销量的1/3,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市场,蜡烛、衬衫……凡此种种,大家开始有种被中国以外的世界所重视的荣誉感。

那些年,中国制造凭借产业集群的优势,分工合作,细化管理,把人力成本和生产协作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极致,硬生生地把所有产业都“制造化”,竞争“价格化”,吸引全球各大产业把制造部分落户中国。

但过去10年的经历,让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一种复杂的味道:我们既从中看到了中国企业通过登峰造极的学习能力、无人可比的规模以及低成本把“中国制造”变成了国字号招牌产业,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制造因为她的这些特质而面临难以突破的巨大“上行阻力”——知识产权、反倾销、社会责任、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让其不再是形势一片大好,甚至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这是中国制造业辉煌的10年,同时也让两个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决定中国制造下一个10年走向的关键。

规模还是地位?

2004年tcl收购欧洲老牌电视制造商汤姆逊,成为全球最大的crt电视制造商。在那时候的tcl掌门人李东生眼里,有了世界级的规模就距离世界级的企业更近了。

但是平板电视迅速崛起破碎了这个梦想,在欧洲,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一下子从原先的30%跃升到80%,仿佛一夜间,这个世界突然间不再需要crt。而tcl和汤姆逊完全没有相关平板电视的技术和产业准备。

这个判断失误说明在电视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tcl缺乏对整个彩电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而这个能力显然不是由规模决定的,而且还迅速让规模变成了包袱。

中国制造倾向于通过规模来占领市场,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对过去10多年制造业崛起的路径依赖。对中国的制造业者们而言,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积累,要获取某一产业绝对比例的规模似乎并非难事,他们总有某种办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实现最高产能,这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然而,中国企业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误读了“规模”这个词,在很多时候规模似乎只代表大家的生产能力而并不代表他们的行业地位,拥有规模只是拥有地位的必要条件,却远非充分条件。没有了地位,就没有主导权,你规模再大也会面临着随时而来的“变局”和“冬天”。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全部行业经济文章
上一条:> 超市销量大增的6种方法
下一条:> 达州天然气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中石油携雪佛龙开发四川东北天然气
        > 美联储称: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持久且严重”下滑
    佛山陶瓷网   收藏到收藏夹 设为首页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