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人物访谈董克勤:艺术的“度”与情感的“度”
 

董克勤:艺术的“度”与情感的“度”

   日期:2008年6月5日    出处:陶瓷中国网    整理:佛山瓷砖网

董:任何创新都是传统的土壤里长出的新芽,完全丢弃传统就是失去土壤。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创新。新生代和某些趋时附尚的理论家认为“新诗在诞生时,就没解决好语言问题”,“二十世纪中国诗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语言和形式问题”,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的言论正在把中国诗歌引向死地。语言(即形式)和内容是对立的统一,如此斩钉截铁的割裂分明,是不妥当的。文学史表明,我国很多历史时期,总有些贵族文人,将文学从中、下层人民手中抢过来,进行“形式和辞藻”的玩弄,把文学推向形式主义的深渊。例如齐梁时期、唐初前五十年、西晋末等都出现了这种现象。我国新诗也逃不脱这种历史的遗传痼癖和宿命,今天果然有人从“形式和辞藻”上下手了。我认为,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以至更多的世纪,中国诗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问题,即内容和形式如何实现完善地统一的问题。

当今,我国诗歌在错误理论的导向下,正快速走向形式主义的死地,许多所谓的好诗,实际是一堆五颜六色的空果汁盒。

黄: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我不主张诗歌太过注重语言而忽略内容。语言只是披在身上的马甲,当然得穿,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身体的干净整洁。从这点来分析,语言还只是诗歌的外在美,诗的本质内容才是诗歌的内在美,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又有主次之分。无论是朦胧诗,后现代,还是口语诗,都有它特定历史下存在的原因和价值,也具有它或新颖或浓重的特点,比起传统新诗来,在手法、表现方式和诗的发现力等方面上有很大的进步。它的不受欢迎,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手法不行,而是太注重了手法而忽略了内容。所以您提出的吸收各方面的优点,批判地继承传统,我觉得很有针对性。

作为艺术,诗歌当然要有“深度”,要进步,但这“深度”和进步不能用语言来打造,还得靠内容,靠作品的本质内涵,靠艺术的创造力。古诗之所以一直让人一吟再吟,主要是它们基本做到了通俗易懂,随时都可以按照它的韵律口占一绝。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诗能够口占一绝的很少了,诗人往往不是触景生情写诗,而是关起门来写诗,像雕刻一样雕琢语言,刻意地在语言上下功夫,这种方式无异于凭空造诗。

主张诗歌的人民性,我的理解为一种是把握好诗歌作为艺术的“度”,不要太深邃或者太直白一种是处理好作品与大众的关系,建立作品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董:诗的人民性,并非包含所有的人都懂诗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人民性,老百姓就看不懂他的文章。诗的人民性主要是指诗的内容。人民性、人道主义历来是好诗好文章的重要标准。要写出人民性的诗,诗人必须是人民中的一员。贵族诗人必须热爱、同情人民,与人民息息相关。“诗的私人化写作”这概念的提出也不妥。诗人必须是无数善良人民良心的集合,诗人必须从无数人的口语里找出诗的句子,诗人和人民必须保持广泛、经常的联系。《诗经》的写作,《荷马史诗》的写作,《三国演义》、《水浒》的写作都不是“私人化”的,而是私人和群众一起创作的。“私人化”写作者的作品的读者,也一定是“私人”----一个人,因为既然是“私人化”就与其他人无关。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链接】 贵族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全部人物访谈文章
上一条:> e路瓷人董克勤
下一条:> 景德镇引进大陶瓷项目助推陶瓷工业快速发展
        > 董克勤:资本不相信眼泪
    佛山陶瓷网   收藏到收藏夹 设为首页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