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行业经济我所了解的世界船王包玉刚
 

我所了解的世界船王包玉刚

   日期:2013年2月1日    出处:人民网    整理:佛山瓷砖网

我将包先生的谈话内容择要写成专访,于1980年12月4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这篇题为“世界船王谈效率”的专访,是国内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包玉刚的详细报道。

报道包玉刚成为我的“专业”

此后,凡是有机会,我便采访包玉刚,对他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报道。据中央文献出版社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包玉刚是邓小平接见最多的一个海外华人,共15次。

《年谱》披露的最早一次是1981年7月6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名誉主席包兆龙、主席包玉刚一行。

1981年7月6日晚上,包兆龙、包玉刚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宴会,邀请廖承志、谷牧等领导出席。包玉刚吩咐他的秘书也给我发了请柬。在宴会开始前,我又抓紧时间对他进行短暂的采访。

席间,包兆龙走来向我祝酒,包玉刚介绍说,“这是小庄,新华社记者,也是阿拉宁波人”。包兆龙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说是镇海庄市人,并讲了老家的一些情况。他非常高兴:“我们是同乡啊!你阿爷(祖父)我认识,好福气啊!”

1985年10月,海洋出版社找我编写一本关于包玉刚先生的书,我就把有关包玉刚的报道以及包玉刚公开发表的言论汇集成册。此书名为《环球航运家包玉刚》,书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1986年4月22日,我和外事记者朱敏之一起在北京采访了包玉刚。船王这次是参加宁波开发协调小组会议。采访在北京饭店进行,长达2小时,是我采访他时间最长的一次。采访中,包玉刚详细谈了从航运业转向多元化经营的想法。他说:“我开始做船生意时,有一个大原则,就是船是运输工具,没有货物,船的价值就成了问题。石油危机爆发后,油轮变化很大,导致运输减少。事实证明我的决策是正确的。”他又说:“既然航运业发生了变化,我的投资当然不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应当适当分散经营。”

由此可见,包玉刚先后收购九龙仓和会德丰,就是他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的举措。

1988年3月,新华社领导穆青、郭超人派我到香港出差。我又去会德丰大厦24层拜访了包玉刚。回京后于4月在《经济参考》报上发表了《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底——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席谈》。同时,发了新华社通稿。

邓小平为《包玉刚画册》题写书名

1986年10月,宁波大学开学。我收到了包玉刚秘书发来的请柬,并陪同国务院宁波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外贸部顾问卢绪章来到宁波,参加了宁波大学开学仪式。那次活动十分隆重,万里副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也参加了盛典。

在那次采访活动中,我认识了浙江著名摄影师葛卫卫。由她策划,我们开始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为包玉刚出版画册。记得有一次包玉刚到北京开会,我和卫卫到兆龙饭店顶楼找他,最后我们确定了画册的总体结构。为了增加画册的分量,我和卫卫商量,最好由邓小平题写书名。

1990年3月,我到外贸部找卢绪章商量此事。但卢老说,由外贸部出面给邓小平打报告不大方便。我就说:“那你就写一封信吧,顺便让小平同志把动员宁波帮开发宁波的意思也写一下。”

于是卢老让我执笔代书,他在信上签了名。信是通过邓林转给小平同志的。没多久,卫卫来北京,说中办的意见还是要有个单位出面。于是我们就以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名义,在我担任总经理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的办公室打印,以公函形式请邓小平为画册题写书名。也就是说,卢绪章的信和这封公函一起到了小平同志的手中。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链接】 画册 ,宁波 ,北京 ,香港 ,经营 ,发展 ,中国 ,世界 ,航运业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全部行业经济文章
上一条:> 航运公司接力涨价潮或开
下一条:>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连跌八日,因船运活动淡静
        > 中小集装箱船市场处“饥饿”状态
    佛山陶瓷网   收藏到收藏夹 设为首页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