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瓷砖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行业经济佛山陶企实现中国最薄陶瓷板产业化
 

佛山陶企实现中国最薄陶瓷板产业化

   日期:2016年4月12日    出处:南方日报    整理:佛山瓷砖网

陶瓷薄板要做到“薄、大、轻、韧”,首先得解决成型的问题。虽然仅是进行厚度改变,但运用传统的陶瓷加工技术却让刘一军屡次受挫。为了解决裂纹的出现,刘一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用传统的冲击模具,从而与科达洁能合作使用专用的大吨位压机进行配合,选用皮带牵引的新型魔术师布料成型方式。

问题接踵而来,成型问题解决了,如何保证陶瓷薄板的韧度?如今,蒙娜丽莎门板大小的陶瓷薄板能承受多达30毫米的挠度而不致断裂破碎,能90度直接推倒摔下而不致出现裂痕。除了工艺的保证,合适的配方也很关键。

而为了找到正确的配方组合,刘一军和他的团队尝试了各种增强剂,调制过不同配方组合。仅在配方的寻找上,刘一军就花了3个多月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跟着工人24小时守在窑炉前,从釉线试釉开始,跟踪每一步的参数变化。

窑炉车间的温度夏天高达40℃以上,“基本上一进去就是洗桑拿。”刘一军回忆,但对他来说最难熬的并不是温度,而是产品的出窑过程。那段时间,刘一军经常盯着生产线,看着陶瓷板的一步步成形,在生产线上移过一米、两米、三米,再到窑炉前进窑。全程没有出现裂纹,才能让刘一军悬着的心暂时放下。“整个生产过程就是在不断优化,从之前走一米就断,到后来走到窑炉前才出现裂纹,再到如今整条生产线下来都没有裂纹,每一步其实都很煎熬。”刘一军说。

正是这样的坚持和不断优化,让蒙娜丽莎陶瓷薄板成功实现了超大规格陶瓷薄板的产业化。这也就意味着,届时,一块陶瓷薄板即可完成一面墙从地到顶的装饰。花色上的创新、尺寸上的突破及品质上的保证,也使蒙娜丽莎受邀参加陶瓷板国际标准的制订。

c.打造聚集创新工匠的平台

陶瓷薄板的面世,对刘一军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逐步提升品质达到大规模产业化,是刘一军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花色上的突破。陶瓷薄板最先在欧洲出现,但花色较为素雅,怎样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市场调研后,刘一军带领他的团队为陶瓷薄板“上色”,成功把大理石纹理、木纹、书法、油画、摄影作品加到陶瓷薄板上。

在刘一军的办公室内,就嵌有一幅山水画的陶瓷薄板画。薄板上,山水的层次感跃然纸上,加上丰富的色彩呈现,保留了中国山水画的原汁原味。而这些“大胆”的花色创新也受到了国外的欢迎,“在国外展会上,我们的抛光大理石纹陶瓷薄板及瓷艺画非常受欢迎,甚至成为不少欧洲陶瓷企业的模仿对象。”刘一军说。

从此前的借鉴到如今的被模仿,陶瓷薄板为中国陶瓷行业争了一口气。这样的成绩在刘一军看来,是因为企业的创新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

座落在佛山西樵的蒙娜丽莎集团,是行业内唯一一家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三大平台于一身的陶瓷企业。而在陶瓷薄板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刘一军和他的团队得到了平台上许多高级专家的帮助。

刘一军说,陶瓷薄板的研发只用了18个月时间,也是得益于行业顶级专家的理论指导,为研发给出了方向,让团队少走弯路,“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探索试错。”刘一军说。另一方面,他认为,平台能积聚专家和人才,正是基于整个企业的工匠精神,“如果企业只会关注眼前的市场去赚快钱,没有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长远目光,即使招来了博士,他们也没有发挥才干的舞台。”刘一军说。

基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蒙娜丽莎的科研平台目前已吸纳了3名博士后、3名博士和19名硕士。在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持下,蒙娜丽莎打造出了示范性的陶瓷薄板生产线。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化设备均为半封闭式,地面和生产作业场所干净整洁,“这种示范性生产线的推广,能实现工人打着领带穿着西装上班。”刘一军介绍道。

对话

用工匠精神打造出世界品牌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链接】 中国陶瓷 ,陶瓷企业 ,企业技术中心 ,蒙娜丽莎陶瓷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本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佛山陶瓷网[ www.FsTaoci.Com ]搜集整理行业相关公开资讯信息和知识,我们对文章内容真实、完整和公正性不能作任何的承诺和保证。谢谢支持。

全部行业经济文章
上一条:> 纽芬特陶瓷&周海媚形象代言签约发布会
下一条:> 5大建陶产区今年发展现状及规划
        > 牟定县安居房建设“引爆”建材市场
    佛山陶瓷网   收藏到收藏夹 设为首页 佛山陶瓷网新闻资讯中心,每日更新行业最新最全资讯,企业新闻、企业最新发展以及产品销售动态。把握信息,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移动版